郑国光

这是一条钟灵毓秀、惠泽绵长的河流。河水在武夷南麓群峰下缠绵,蜿蜒于翠峦叠嶂之间。若是顺流而下,时而流水汩汩,波光荡漾;时而静水流深,一湾清潭;时而礁石嶙峋,急流险滩;时而平坦如镜,青山映带。不同季节,她总是变化万千:入春时,河面披上薄薄的晨雾,等待着东升的暖阳揭开她的面纱;隆冬里,皓月当空,一湾深潭像深沉的老者凝望天际,把星月揽于怀中。
这里是鸟儿的乐园。白鹭静静站立在浅滩上,等候鱼儿过往;翠鸟抓住斜坠的竹梢,不时扎入水中;还有从不歇脚的雨燕,成群结队在水面上下翻飞;秋天里,偶有雁阵沿河掠过;刚入冬,熙春山下那段河面上,又来了一群群种群不断扩大的褐色野鸭,年年来此过冬,欢乐地表演潜水绝技。
 
 
她没有黄河奔涌天地间的惊涛裂岸之雄浑,只有涓涓细流与青山相依的婉约;没有长江横贯神州的鎏金长卷,却是武夷山峦的水墨丹青。若把漓江比作仙子遗落人间的绸带,而眼前这条江南的河流,却似被岁月打磨的温润玉簪,静静斜插在青瓦白墙的鬓旁,连泛起的涟漪都让人流连顾盼。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河流 —— 富屯溪。
她是一幅永不褪色的水墨画:山水环抱,薄雾缭绕,茂林翠竹,芦花飘荡。忘不了高山古寺的香烟、昭阳八景的风韵;忘不了沧浪阁的诗话、石舫楼的书声 —— 它们如同珍珠镶嵌在溪流两岸。忘不了昔日放排艄公手中的竹篙、沿河码头旁浣衣女的捶浆声;更忘不了越王古老村落的青石板路,和通向古樟环抱的渡口。一只木船悠闲地停泊在树下,等待过往的行人。那是我少年砍柴的必经之地。若无其他渡客,我们从不要艄公代劳,自己划着桨,如同扇动翅膀的雏鹰。
溪水穿越城区后,跃入眼帘的便是右岸石岐山上的灵杰塔,它矗立于河道转弯处,指引着流水的去向。石岐山有奇峰兀立,其形似羊角,又如宝塔,故称羊角峰,传说是造物主遗留在石岐山的天然镇妖法器。明万历年间,相传有牛魔常在富屯溪兴风作浪,使两岸屡遭洪水泛滥。时任郡丞万尚烈筹资在羊角峰旁兴建灵杰塔,双塔相镇,再无水患。而今,牛魔化作礁石伏卧于河床之中,偶尔还能看到水牛头、水牛背、水牛尾露出水面。遗憾的是,太平天国年间,太平军入邵时视羊角峰为 “天敌”,怕遭天谴而将其铲平,从此留给邵武永久的缺憾。
如今的富屯溪已失去了商贾水道的交通功能,建起了层层阶梯电站,把多少故事隐藏在深潭之中。她少了点小家碧玉的秀丽,却添了大家闺秀的俊美。
 
 
青年时代,我离开了邵武,才知道失去的才值得眷恋和珍惜。我来到香江之滨,看到气势恢宏的千人畅游,可我担心那浑浊的水质 —— 呛水怎么办?哪比得上富屯溪水的清澈。小时候在河中嬉水,别说呛几口水,就是喝下去也如饮甘泉。我来到沱江河畔,河水清冽见底,可触手一摸却冰凉刺骨,哪有富屯溪那般亲和、那般温润。富屯溪是大自然赐给邵武人的天然浴场,可以尽情嬉戏,可以悠闲畅游,可以潜入水中追逐鱼儿。一年四季,河面都有游泳爱好者的身姿。怪不得在富屯溪游过泳的人,享受过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,便再也不迷恋别处的泳域,更看不上城市里的泳池。
我从军时,十余年驻守在黄河旁,从三江源到渤海口,几乎游遍了整个黄河流域。最让我震撼的是壶口瀑布,那惊天动地的咆哮、那英勇壮烈的坠落,无不让人动容。站在瀑布边缘,它如诉如怒,仿佛在倾诉历史的沧桑。我不善诗赋,见此景时,不由吟出一首打油诗:“走出三江源,一路是泥泞;纵身入壶口,方现英雄形。
黄河在神州大地上豪迈地写下一个 “几” 字,“几” 字上端便是河套平原。“黄河百害,唯富河套”,它神奇地穿越沙漠,创造了河套平原的 “塞上江南”。但我依然忘不了那远离河道的苍凉、贫瘠与枯渴的土地。那里的人们惜水如金,用羊皮水车到黄河中汲水;更可怜的是,多数百姓家的生活用水,要靠在山边挖个坑洞,内壁涂以沥青形成水窑,藏满冬雪便是全年用水。一盆水供一家人洗脸、洗脚后,剩下的还要喂牲口。此时此刻,我才深深体会到黄河断流时的伟大与牺牲 —— 她就像被吸干乳汁的母亲,无私地哺育着华夏儿女。而富屯溪则享受着天赐的恩宠:不说她有着永不枯竭的淡水资源,河中丰盛的水产也是大自然给邵武人的馈赠。说来老天爷对穷人也格外眷顾,在那饥荒年代,穷苦人生活所需的蛋白质,便可以到河中获取。鱼、鳖、虾、螺、贝应有尽有。富屯溪不仅富足而且慷慨,只要你辛勤付出,她便无偿赠予。总而言之,当你亲历亲为贴近她时,才能真正体会 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 的感受。
 
 
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” 无论是故土难离的乡亲,还是飘落他乡的游子,只要喝过富屯溪水,灵魂深处都会烙上富屯溪的品格。
—— 如她一般执着。心怀大海,坚定不移地向东奔流。山峦、岩礁挡不住去路,她日夜兼程,那是对广阔天地的向往,对未知世界的探索。心有所属,志更弥坚,怀揣嘱托与梦想奔向远方。富屯溪滋养着邵武儿女,孕育着邵武文明:2 位宰相、7 位尚书、271 个进士从这里走出;昔日蛮夷之地,也有了 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” 的景象。抗金英雄李纲、诗话翘楚严羽、遣子传家的黄峭,都是邵武的名片。改革开放的今天,更有人才辈出、群贤毕至。
—— 如她一般包容。富屯溪以其宽广的胸怀接纳众多支流,她把山涧跳跃的涓涓细流温柔地拥入怀中,不嫌支流的渺小与浑浊,而是与之融为一体,汇聚成更强大的力量。正是这种胸怀,塑造了邵武人的包容品格:像溪水般不自私、不排外,从而才有了充满生机的移民城市,才有了各种宗教并存的多元文化。有了包容,才能兼收并蓄,才能带来和谐与进步。
—— 如她一般纯洁。岁月悠悠,她历经风雨,依靠自净功能保持着清澈模样。即便遭外物侵扰,也能在十公里内自我修复、自我净化。老子所说的 “上善若水、厚德载物”,也莫过于此。这恰如中规中矩的邵武人,默默耕耘着这片土地,保持着洁身自好、厚道质朴、守规自律、豁达乐观的民风。人能做到自净,才会有这份自信,才能宠辱不惊 —— 任天外云卷云舒,依旧从容淡定。看看邵武始终整洁的市容,便能窥见市民的内在素质。记得小时候,我家住在木板房,一次洪水浸入屋内,母亲趁着水未退去,站在过膝水中洗刷木墙,洪水退去后,房屋已焕然一新。最让人难忘的是 1998 年 “6・22” 百年一遇的洪灾:邵武人上下同心,奋力自救,不等不靠,修复家园,没几天城市便又焕发生机。

富屯溪,承载着邵武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与追求,她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,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土地。多少哲人面对逝去的河水感叹:“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。” 这是在告诫后人:珍惜时光,后浪推前浪,要与时代同步,波浪式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