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 史鹏飞 郑兴政 吴硕

圆明寺座落宁德市漳湾镇龙端境(拱屿村)大山脚,始建于宋朝。据宁德县志记载,明正徳十年(公元1515年),因其址为福州圆明寺设庄田于此而得名。寺院周围苍松翠竹,相映成趣,古木参天,清静典雅;寺院坐东朝西,背枕龟山,面眺五里洋,视野开阔,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。2012年被蕉城区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点。圆明寺左有南宋理学家杨复墓。杨复,字志仁,学者称信斋先生,朱熹高足。殁后,宁宗赐葬于圆明寺。坟墓明清时期相继修整,至今保存完整。

宁德市圆明寺住持释通学法师

圆明寺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沧桑,兴兴衰衰,几经修复。元、明、清乾隆十年、民国初年都曾重修,但由于风雨侵蚀,寺内古迹毁坏,仅留少量残楼破殿。

圆明寺开山祖师、历代住持、高僧大德因年代久远,人名失传。民国以来有释希金、乃八细、释宗慧(庆贺)、释宗明、通学等法师。

世纪启元,政通人和,寺院佛事,期待复兴。2012年8月,古老的圆明寺,春风般地迎来了德高望重的高僧——释通学法师。释通学法师,俗家姓名陈为清,宁德人,出生于1969年,幼年随母入道。1995年出家于支提山华严寺。2012年应宁德、漳湾、拱屿、南埕等五都众居士邀请,经蕉城区民宗局任命,入住圆明寺。

 

释通学法师遵循佛教慈悲济世精神,秉承净宗印光大师之道风专修净土,孜孜不倦地从事弘法利生,领众修行,同时着手重建圆明寺,亲自策划四面八方信徒居士知名仁士捐赠款项达2600多万元。新建大雄宝殿、观音殿、天王殿、伽蓝殿、念佛堂、左右长廊(东、西僧寮)、露天地藏菩萨像、露天观音菩萨像,修建围墙,栽花种树,美化环境。如今的圆明寺,钟鼓和鸣,佛光普照,一座座殿宇雕梁画栋,飞檐翘角,琉璃闪烁,金碧辉煌,面貌焕然一新。圆明寺现常住15至16人,寺院皈依佛门弟子700多人。

释通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,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,持续开展“四进”活动(国旗、宪法和法律法规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);深入学习宗教政策法规,依法规范开展宗教活动,挖掘自身教规教义中的正能量,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加强场所自身建设,严格场所安全管理,提高场所管理水平,确保信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场所安全。

 

释通学法师眉目慈善,平易近人。他常怀慈悲之心,以助人为乐、甘于奉献的精神,宽容、平和、达观、向上的态度,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他积极参与扶贫帮困、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,汇聚教职人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,组织和凝聚广大信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。